依據所得稅法的規定,納稅義務人與配偶雙方均有所得時,一定要合併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且納稅義務人與配偶一方有薪資所得者,均
可就其薪資所得或各類所得分開計算稅額,以減輕負擔,但仍然必須由納稅義務人合併填報在同一份申報書內申報繳納,不過在年度中結婚之納稅義務人與配偶,結算當年度的綜合所得稅仍可以選擇各自單獨或合併申報。
建議您利用綜合所得稅結算電子申報繳稅軟體辦理申報,申報軟體會自動選擇稅額最低之方式計算。
舉例說明
113 年度某申報戶納稅義務人的營利所得為100 萬元,薪資所得180萬(收入2,018,000 元-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18,000 元),利息所得15萬元,其他所得40 萬元,配偶的營利所得為60 萬元,薪資所得130 萬元(收入1,518,000 元-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18,000),利息所得10 萬元,其他所得20 萬元,未滿70 歲之受扶養親屬1 人利息所得10 萬元,全戶薪資所得扣繳稅額為17 萬5,000 元,利息所得扣繳稅額為3 萬5,000 元,全部扣繳稅額合計21 萬元,以下依股利所得合併計稅及分開計稅,按5 種情形分別列示計算:
一、股利所得合併計稅:
第 1 種方式:納稅義務人與配偶所得合併計稅合併申報
綜合所得總額 |
減 |
免稅額 |
減 |
扣除額 |
等於 |
綜合所得淨額 |
綜合所得淨額 |
乘 |
稅率 |
減 |
累進差額 |
等於 |
應納稅額 |
應納稅額 |
減 |
股利及盈餘可抵減稅額 |
減 |
全部扣繳稅額 |
等於 |
應自行繳納稅額 |
第 2 種方式:將納稅義務人的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合併申報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薪資所得 |
減 |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免稅得 |
等於 |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薪資所得淨額 |
|
|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薪資所得淨額乘稅率減累進差額等於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1,703,000 |
乘 |
稅率 |
減 |
累進差額 |
等於 |
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綜合所得淨額 |
減 |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薪資所得淨額 |
等於 |
不含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所得淨額 |
|
|
不含薪資分開計稅者之所得淨額 |
乘 |
稅率 |
減 |
累進差額 |
等於 |
不含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加 |
不含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等於 |
應納稅額 |
|
|
應納稅額 |
減 |
股利及盈餘可抵減稅額 |
減 |
全部扣繳稅額 |
等於 |
應自行繳納稅額 |
第 3 種方式:將配偶的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合併申報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薪資所得 |
減 |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免稅得97,000 |
等於 |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薪資所得淨額 |
|
|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薪資所得淨額乘稅率減累進差額等於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1,203,000 |
乘 |
稅率 |
減 |
累進差額 |
等於 = |
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綜合所得淨額 |
減 |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薪資所得淨額 |
等於 |
不含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所得淨額 |
|
|
不含薪資分開計稅者之所得淨額 |
乘 |
稅率 |
減 |
累進差額 |
等於 |
不含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加 |
不含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等於 |
應納稅額 |
|
|
應納稅額 |
減 |
股利及盈餘可抵減稅額 |
減 - |
全部扣繳稅額 |
等於 |
應自行繳納稅額 |
第 4 種方式:將納稅義務人的各類所得分開計稅,合併申報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各類所得總額 |
減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免稅額97,000 |
減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
等於 |
各類所得分開計 |
|
|
|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各類所得淨額 3,183,000 |
乘 |
稅率 |
減 |
累進差額 |
等於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應納稅額 |
|
|
|
|
綜合所得總額 |
減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各類 |
減 |
免稅額( 不含各類所得 |
減 |
扣除額(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 |
減 |
基本生活 |
等於 |
不含各類 |
不含薪資分開計稅者之所得淨額 |
乘 |
稅率 |
減 |
累進差額 |
等於 |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
|
|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541,200 | 加 + |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181,100 |
等於 = |
應納稅額722,300 |
|
|
|
|
|
|
應納稅額 722,300 |
減 - |
股利及盈餘 可抵減稅額80,000 |
減 - |
全部扣繳稅額210,000 | 等於 = |
應自行繳納稅額432,300 |
|
|
|
|
第 5 種方式:將配偶的各類所得分開計稅,合併申報
各類所得分開計 稅者之各類所得 總額 2,200,000 |
減 - |
各類所得分開計 稅者之免稅額97,000 |
減 - |
各類所得分開計 稅者之儲蓄投資 特別扣除額 20,000 |
等於 = |
各類所得分開計 稅者之各類所得 淨額 2,083,000 |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各類所得淨額2,083,000 |
乘 × |
稅率 20% |
減 |
累進差額 |
等於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應納稅額 |
||||
綜合所得總額 5,650,000 |
減 -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各類所得總額 2,200,000 |
減 - |
免稅額(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免稅額) 194,000 |
減 - |
扣除額(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扣除額) 512,000 |
減 - |
基本生活 費差額 0 |
等於 = |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部分之所得淨額 2,744,000 |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部分之所得淨額 |
乘 × |
稅率 30% |
減 - |
累進差額 413,700 |
等於 = |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計 稅部分之應納稅額409,500 |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268,900 |
加 + |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等於 = |
應納稅額 |
||||||
應納稅額 |
減 - |
股利及盈餘可抵減稅額 |
減 - |
全部扣繳稅額 210,000 |
等於 = |
應自行繳納稅額388,400 |
二、股利所得分開計稅:
採股利所得單一稅率分開計稅應納稅額=(1,000,000+600,000)×28%=448,000元。
第 1 種方式:納稅義務人與配偶所得合併計稅合併申報
綜合所得總額 |
減 |
免稅額 |
減 |
扣除額 |
等於 |
綜合所得淨額 |
綜合所得淨額 |
乘 |
稅率 |
減 |
累進差額 |
等於 |
應納稅額 |
應納稅額 |
加 |
股利及盈餘分開計稅應納稅額 |
減 |
全部扣繳稅額 |
等於 |
應自行繳納稅額 |
第 2 種方式:將納稅義務人的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合併申報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薪資所得 |
減 |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免稅得 |
等於 |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薪資所得淨額 |
|
|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薪資所得淨額乘稅率減累進差額等於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1,703,000 |
乘 |
稅率 |
減 |
累進差額 |
等於 |
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綜合所得淨額 |
減 |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薪資所得淨額 |
等於 |
不含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所得淨額 |
|
|
不含薪資分開計稅者之所得淨額 |
乘 |
稅率 |
減 |
累進差額 |
等於 |
不含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加 |
不含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等於 |
應納稅額 |
|
|
應納稅額 |
加 |
股利及盈餘分開計稅應納稅額 |
減 |
全部扣繳稅額 |
等於 |
應自行繳納稅額 |
第 3 種方式:將配偶的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合併申報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薪資所得 |
減 |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免稅得97,000 |
等於 |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薪資所得淨額 |
|
|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薪資所得淨額 1,203,000 |
乘 |
稅率 |
減 |
累進差額 |
等於 = |
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綜合所得淨額 |
減 |
薪資分開計稅者之薪資所得淨額 |
等於 |
不含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所得淨額 |
|
|
不含薪資分開計稅者之所得淨額 |
乘 |
稅率 |
減 |
累進差額 |
等於 |
不含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加 |
不含薪資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等於 |
應納稅額 |
|
|
應納稅額 |
減 |
股利及盈餘可抵減稅額 |
減 - |
全部扣繳稅額 |
等於 |
應自行繳納稅額 |
第 4 種方式:將納稅義務人的各類所得分開計稅,合併申報
各類所得分開計 |
減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免稅額 |
減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
等於 |
各類所得分開計 |
|
|
|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各類所得淨額 2,183,000 |
乘 |
稅率 |
減 |
累進差額 |
等於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應納稅額 |
|
|
|
|
綜合所得總額 |
減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各類 |
減 |
免稅額( 不含各類所得 |
減 |
扣除額(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 |
減 |
基本生活 |
等於 |
不含各類 |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 |
乘 |
稅率 |
減 |
累進差額 |
等於 |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
|
|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288,900 | 加 + |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83,980 |
等於 = |
應納稅額372,880 |
|
|
|
|
|
|
應納稅額 372,880 |
減 - |
股利及盈餘分開計稅應納稅額 448,000 |
減 - |
全部扣繳稅額210,000 | 等於 = |
應自行繳納稅額610,880 |
|
|
|
|
第 5 種方式:將配偶的各類所得分開計稅,合併申報
各類所得分開計 稅者之各類所得 1,600,000 |
減 - |
各類所得分開計 稅者之免稅額97,000 |
減 -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
等於 =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各類所得淨額 1,483,000 |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各類所得淨額1,483,000 |
乘 × |
稅率 20% |
減 |
累進差額 |
等於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應納稅額 |
||||
綜合所得總額 4,050,000 |
減 -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各類所得總額 1,600,000 |
減 - |
免稅額(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免稅額) 194,000 |
減 - |
扣除額(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扣除額) 512,000 |
減 - |
基本生活 費差額 0 |
等於 = |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部分之所得淨額 1,744,000 |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部分之所得淨額 |
乘 × |
稅率 20% |
減 - |
累進差額 147,700 |
等於 = |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計 稅部分之應納稅額201,100 |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148,900 |
加 + |
不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部分之應納稅額 |
等於 = |
應納稅額 |
||||||
應納稅額 |
減 - |
股利及盈餘可抵減稅額 448,000 |
減 - |
全部扣繳稅額 210,000 |
等於 = |
應自行繳納稅額588,000 |
本範例以採用一、股利所得合併計稅第5 種方式,計算出之應納稅額38 萬8,400 元為最低。